2004年 第42卷 第1期:P13~26
作者:王元青 金迅
摘要:记述了安徽潜山盆地古新世裂齿目一新属种,命名为潜水本爱兽( Benaius qianshuiensis gen. et sp. nov. ) 。标本产于望虎墩组下段底部,为一带犬齿和完整颊齿列的左下颌骨。新种的主要特点是:个体较小,下齿列齿式2 + ? ·1·4·3 ,i2 略有增大,p1 存在但退化成单根且侧扁,p3 无下后尖,p4 次臼齿化且无下内尖,下三角座前后压缩且下前尖退化,m3 三叶。
中国曾经记述的和被认为是裂齿类的古新世哺乳动物共有9 个属种: Lofochaius brachyodus 、Meiostylodon zaoshiensis 、Anchilestes impolitus 、Dysnoetodon minuta、Interogale datangensis 、Plethorodon chienshanensis 、Huananius youngi 、Yuesthonyx tingae 和Simplodon qianshanensis 。经过仔细比较研究它们的齿列,作者认为,Lofochaius 、Meiostylodon 、Interogale、Plethorodon 和Simplodon 可能属于裂齿类,而Anchilestes 、Dysnoetodon、Huananius 和Yuesthonyx 则可能与裂齿类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Lofochaius brachyodus 的P1 和P2 退化、P4 有一定程度的臼齿化、外架窄、主尖锥状、前尖棱和后尖棱的颊侧端内收,显示了裂齿类的特点。湖南茶陵盆地枣市组Meiostylodon zaoshiensis 的i2 增大、上臼齿主尖锥状、柱尖和后附尖发育、前尖棱和后尖棱的颊侧端内收,与北美的Azygonyx 和Esthonyx 在形态上很相近,应该属于裂齿目。南雄盆地浓山组Interogale datangensis 的下齿列中,i2 增大、i3 很小、p1 缺失、下三角座前后压缩、m3 具下次小尖叶等,都与裂齿类的特征相符。但它的一些特征,如釉质层覆盖i2 整个冠面、p4 的臼齿化程度低等,则可能代表了较原始的状态。潜山盆地望虎墩组下段Plethorodon chienshanensis 的上臼齿外脊呈宽的U 形、外架相对较窄、前尖和后尖锥形、柱尖和后附尖发育、无前附尖、前尖棱和后尖棱的颊侧端内收,这些特征都与典型的裂齿类相一致。潜山盆地望虎墩组上段Simplodon qianshanensis 的前尖和后尖锥形、柱尖和后附尖发育、前齿带和后齿带显著等特点与裂齿类相似,但其前尖棱与柱尖不相连、原尖不膨大,则显示了它与已知裂齿类的区别,只能暂时归于裂齿目。
潜山盆地望虎墩组下段Anchilestes impolitus 上臼齿的前尖和后尖锥形、外架较窄等与裂齿类相近,但其前尖棱和后尖棱的形态、下三角座和下跟座V 形、m3 没有下次小尖叶等明显地区别于已知的裂齿类,说明它可能不属于裂齿类。南雄盆地上湖组Dysnoetodon minuta 的P4/4臼齿化程度很低、前尖棱和后尖棱的颊侧端外翻、下三角座和下跟座V 形等特点与裂齿类明显不同,不应该归入裂齿类中。南雄盆地上湖组的Huananius youngi 的一些特征,如下三角座和下跟座V 形、柱尖和后附尖不发育、前尖棱和后尖棱的颊侧端外翻等特点说明它是一种钝脚类,而显著的单面高冠和与下后附尖相连的斜脊显示它很可能属于牧兽科( Pastoralodontidae) 。另外,原作者将其归入裂齿类的特征并不是裂齿类所特有的。河南潭头盆地大章组Yuesthonyx tingae 具有某些与裂齿类相似的特征,如P1/1 退化、P4/4 次臼齿化、柱尖显著、m3 具下次小尖叶等。但它的犬齿大、外架宽、后附尖不发育、前尖棱和后尖棱的颊侧端外翻、上下颊齿的齿脊比较发育、下三角座前后向不压缩等特点,明显地区别于已知的裂齿类。
由于大多数原始裂齿类的标本不完整,缺失的信息很多,因而基于25 个分类单元和35个齿列特征所做的系统发育分析,并没有对裂齿目中相关属级单元(特别是较原始类型) 的系统关系给出很好的结果,但这个分析却对上述关于中国古新世属种归属的讨论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中国安徽潜山,古新世,裂齿目
卷期:42卷 01期
相关附件下载:安徽潜山古新世裂齿目一新属兼论中国古新世裂齿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