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古脊椎动物学报

学报文章下载

新疆布尔津地区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2002年 第40卷 第3期:1~210

发表日期:2009-01-15李志恒来源:放大 缩小

作者:叶 捷  孟 津  吴文裕  伍少远

摘要:1995 年以来作者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开展了第三纪哺乳动物地层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该区乌伦古河组地层同时(叶捷等,2001a ,b) ,为搞清乌伦古河组的区域分布,我们在1999 年和2001 年先后两次前往布尔津地区考察了那里的“乌伦古河组”。在布尔津县城西北14km 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片新生代露头,长期被视为乌伦古河组,因而时代也被定为始新世至渐新世,但一直没有确凿的化石依据。1999 年我们首次在该套地层中采集到哺乳动物化石(99027 地点) ,2001 年再次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采集到化石并实测了地层剖面。布尔津的该乌伦古河组地层可大致分为两段,下段为富含铁质的砂岩与泥岩互层,上段为浅灰绿色砂岩与杂色泥岩互层,整套地层的风化表面呈黄棕色。在乌伦古河组建组的乌伦古河流域,乌伦古河组则由一套浅灰绿色砂岩与棕灰色含砂泥岩构成,整套地层风化表面呈灰白色(叶捷等,2001a) 。两个地区的乌伦古河组的岩性显然是不同的。野外追索证明,这两个地区的两套不同岩性的地层是两个不同沉积盆地的堆积物,这两个盆地在乌伦古湖附近( E87°12′)被一由古生代地层构成的山岭隔开。作为地质体,这两套地层间没有联系,不应当归为同一岩石地层单位。因此,布尔津地区的乌伦古河组名称应该更改。在地形图上,布尔津地区似乎位于现代广义的斋桑盆地中,因而必须与斋桑盆地中的相应地层做详细对比后才能对布尔津地区的该套地层冠名。
    99027 地点的化石产自厚1. 2m 的黑色含锰质粉砂岩层(剖面第21 层) 中。化石材料都为奇蹄类零星牙齿,共6 种,分属4 个科:两栖犀科Cadurcodon cf . C. ardynensis ,Amynodontidae gen. et sp. indet . , Gigantamynodon giganteus ;跑犀科Indricotheriinae gen. et sp. indet . ;真犀科Rhinocerotidae gen. et sp. indet . 和雷兽科Brontotheriidae gen. et sp. indet . 。该奇蹄类组合与我国云南的蔡家冲动物群、内蒙古的乌兰戈楚动物群和乌尔丁鄂博动物群、蒙古的Gua-teg 和Khoer-Dzan 动物群以及哈萨克斯坦的Kusto 动物群中的奇蹄类构成相似。众所周知,由于同位素测年手段的应用,近来这些动物群的时代已由早渐新世更改为晚始新世,因此布尔津的奇蹄类组合及产化石地层的时代也应为晚始新世。布尔津地区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新疆北部地区哺乳动物演化在该时段的空白,南、北地区大型奇蹄类构成的相似性还进一步表明,晚始新世时亚洲大陆南、北哺乳动物地理分区尚未形成。此外,在99027 地点以北已发现一早渐新世哺乳动物群(99035 地点) ,表明在布尔津地区可能有晚始新世P早渐新世哺乳动物地层界线的存在,提供了检验“蒙古重建”环境生物事件假说和解释欧洲“大间断”事件理论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疆布尔津,晚始新世,奇蹄类

卷期:40卷 03期

相关附件下载:新疆布尔津地区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