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古脊椎动物学报

学报文章下载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与深海沉积物的对比

1981年 第19卷 第1期: 77~85

发表日期:2009-04-07李志恒来源:放大 缩小

作者: 尤玉柱 徐钦琦

前言:第四纪以来,全球性冰川的进退、气候的波动、海岸线的变迁,已由许多方面的证据所阐明。晚更新世的大理冰期(即相当欧洲的玉木冰期;北美的威斯康辛冰期)在中国北方地区得到明显的反映。大理冰期持续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从75,000年前开始,至10,000年前结束,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各洲先后也有不同。据研究,这次冰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两个高峰阶段和一个小峰阶段。第一次高峰出现在大约距今60,000年前;第二次高峰出现在距今15,000年至12,000年前;一个小峰约在35,000年前。
    当冰期处于高峰阶段的时候,气温显著下降,沿海和部分大陆架暴露,海面降低;在亚间冰期和间冰期,气候骤然迥升。海面升高,华北东部地区发生海浸。国内外许多单位通过对海底沉积物所作的古温度测定和对古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并结合陆相地层中孢子花粉的资料,认为冰期的高峰阶段,地球表面的气温至少比今降低6-8℃;而小峰阶段的气温约比今低2℃左右。
    哺乳动物由于进化速度较快和在广大区域内的一致性,使其成为划分更新世地层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利用哺乳动物化石探讨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工作一直是很薄弱的。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的一系列新发现,以及对这些遗址中哺乳动物群的进一步研究,使我们有可能从哺乳动物化石的角度出发,对更新世晚期的气候作初步的探讨。

卷期:19卷 01期

相关附件下载中国北方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与深海沉积物的对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