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古脊椎动物学报

学报文章下载

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文化的研究

1978年 第16卷 第2期: 129~136

发表日期:2009-04-30李志恒来源:放大 缩小

作者:金牛山联合发掘队

摘要:金牛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地理位置、地层及古生物已有报导,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是研究该地点下部地层出土的旧石器材料,并兼述上部地层出土的两件磨制的骨器。
    解放前,辽宁几无可靠的旧石器材料的发现。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辽宁考古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研究也得到相应的发展。1957年夏,辽宁省博物馆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在建平县南地乡找到过一件在形态上与河套人、山顶洞人较近似的人上臂骨化石,1972年发现了凌源八间房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地点;1973和1975年两次发掘喀左县鸽子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1974和1975年对金牛山洞穴遗址进行了发掘,使我们在辽宁首次获得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材料。目前,在辽宁省境内已有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代表地点。
    金牛山(图1)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物和遗迹主要发现于西侧的一裂隙一洞穴(野外编号D7401C)内的下部地层,即第四层以下。在下部地层中,同时发现零散的用火遗迹,其中有烧土块、灰烬、木炭粒和色泽多样的碎骨片。这些碎骨有黑、灰、棕黑、蓝黑等颜色,其中一些或变形或龟裂。这种烧骨,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里是屡见不鲜的。为进一步肯定其性质,对其作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它不是铁锰质等金属的污染,而是烧骨,含炭量为3.1%多。这些用火的证据虽然不是原生堆积(火堆遗迹),但由炭粒、烧骨等无明显的磨圆现象看,原来的簧火可能就在洞穴附近,是经地表水短距离搬入洞内的。在烧骨中,以啮齿类、兔类和鹿类的肢骨为多,这些材料暗示它们是当时人主要的狩猎和肉食的对象。

卷期:16卷 02期

相关附件下载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文化的研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