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 第15卷 第4期: 301~306
作者:祁国琴
引言:昙石山遗址是福建境内保存比较完整、遗物相当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在福州以西22公里的闽侯县内。位于闽江北岸一座孤立的花岗岩小丘上。文化层中堆积有大量的贝壳,是华南特有的贝丘遗址之一。
从1954年发现以来,先后经过六次发掘,获得大量文化遗物和遗迹。出土遗物中计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以及人骨、兽骨等。本文所研究的是1964年至1965年在第六次发掘中出土的将近二百件兽骨。标本大多非常破碎,其中可鉴定者只有六、七十件,其余一百多件都是无法鉴定的碎片。兽骨如此破碎,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人类为了食用而敲砸的结果。
在整个遗址中,除墓葬区外,在穴址、火塘、连通灶、蛤蜊坑等处几乎都有兽骨发现,有的还有火烧的痕迹,说明当时的人类对于猎获的食物可能是随烧随吃、吃罢则随地抛弃。
文化层厚度大约1-3米,除表面扰乱层外,又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有兽骨发现,上层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其情况和文物的分布大体一致。以上这种考古学的分层,对出土的兽骨来说没有地层学上的意义,因此在下面的分类描述中,未分层、分坑而是一并进行的。
有些兽骨是以工具的形式出现的,如有几件鹿角经砍削、磨光之后成为理想的刨掘器物;有些长骨刮刻和磨制成精致的骨簇、骨簪和骨锥等;还有些兽类的牙齿被用来做为刀具。
卷期:15卷 04期
相关附件下载:福建闽侯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