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 第15卷 第4期: 271~277
作者:计宏祥
摘要:有关我国南方地区的第四纪哺乳动物,远在1870年开始,就有这方面的记述与研究,到1949年解放前夕为止,在这个时期内,古生物工作者初步摸清了这个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及江苏)存在一些不同的动物群,但是其时代、性质等,还未确切的肯定。
解放后这方面工作,同全国各种科学事业迅速发展一样,也有相当广泛的进展。对华南地区洞穴内广布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认识,也提高了一步。周明镇(1957年)首先提出了“巨猿动物群”这一名称,把它同过去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划分出来。裴文中同意有巨猿动物群之外,并把有人属或真人的化石及其伴生的动物化石,从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分列出来;同时还提出过去华南所发现洞穴里的动物群,如四川万县盐井沟(Colbert and Hooijer, 1953)、云南富民河上洞(Bien and Chia,1938)和广西兴安E洞(Teilnard and Others, 1934)应该是代表更新世中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狭义的或典型的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卡尔克提出中国南方洞穴堆积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广义),可分为三个不同发展时期:
(1)柳城巨猿动物群属剑齿象—熊猫动物群(广义的)。
(2)剑齿象—熊猫动物群(狭义的)(盐井沟I)。
(3)黄色洞穴堆积和较晚相当于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地层中的剑齿象一熊猫动物群(广义的)。
卷期:15卷 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