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 第15卷 第1期: 14~27
作者:张森水
摘要:汉源县富林镇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是四川省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四川省石器时代的文物早在1886年就为人所知。自1913年起,一些外籍传教士在该省境内寻找旧石器材料,采得了一些标本。有人把采到的个别标本,依形态将其与欧洲的阿舍利文化进行对比,并认为“有些标本比北京猿人文化还要早一些”; 还有人根据这些采集品提出所谓的“扬子江文化”。上述多年的采集品,或因记录不详,层位不清,地点不明,或捡自地表;也有不少标本是新石器时代的打击石器。就现有资料言,其中有无真正的旧石器,实难判明,因之,所谓“扬子江文化”,也因论据存疑,难以成立。有人曾于1933年报告“在四川巴县函谷乡吴家大洞……发现骨化石及相似石器之石片”。后经发掘,予以否定。德日进和杨钟健也曾宣布在四川万县西约10公里长江第一阶地上拾到一件石器,并认为可能是新石器时代以前的遗物。综上所述,迄至解放,四川省仍未找到确有证据的旧石器文化遗物和遗址。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四川省考古事业飞速发展,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全省,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也有进展。1951年在资阳县黄鳝溪发现了一具相当完整的新人类型的人头骨化石、1件骨锥和14种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四川省雅安地区工业局地质队在汉源县境内进行地质矿产普查过程中,于1960年4月在富林镇发现了这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进一步了解这个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性质和时代,组织了这次发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邱中郎、李炎贤、文本亨、张森水和四川省博物馆魏达仪、刘磐石等同志参加了发掘工作; 在工作中,得到中共汉源县委宣传组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协助。
这次发掘,挖了两个探方,总面积约30平方米。探方I形状不规则,长轴东西向,探方II略呈长方形,长轴南北向。两发掘坑相距3.5米,其间堆积留作隔粱,没有发掘。
通过这次发掘,获得了5000多件石器材料、木炭、灰烬和烧骨等用火遗迹、少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树叶印痕多种和三种斧足类化石,从而使我们对富林镇旧石器遗址的年代和文化性质有了较深的认识,它是我国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是华南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新发现的资料,对第四纪地层划分、气候变化的研究一也有一定的意义。
卷期:15卷 01期
相关附件下载:富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