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古脊椎动物学报

学报文章下载

云南路南始新世两栖犀

1964年第8卷 第4期: 355-361

发表日期:2010-01-06来源:放大 缩小

作者:周明镇 徐余瑄 甄朔南

摘要:两栖犀科化石广泛出现于欧亚大陆及北美的中、上始新统,渐新统及下中新统中。两栖犀属(Amynodon Marsh)是两栖犀科(Amynodontidae)中较原始的一个属。它的头骨和前臼齿列都不过分缩短,犬齿也不十分特化,上、下臼齿横脊的倾斜度不大,划分下臼齿为前、后叶的外壁上的纵沟很明显,这些都是已知早期类型的特点。这些早期类型的化石都发现于中、上始新统中。在渐新统中发现的两栖犀类,性质已相当特化,如门齿及前臼齿的数目大大精减,头骨及前臼齿列的长度也特别缩短,犬齿异常发达,上、下臼齿横脊的倾斜度较大,下臼齿外壁上的纵沟不明显或消失等。中国过去发现的两栖犀化石材料不多。较为完整的材料发现于内蒙乌拉乌苏上始新统,其余发现于云南、广西、山西等地的材料仅有少数破碎上、下颌骨及零星牙齿为代表。这些材料分属于五属、六种:Amynodon mongoliensis, A. altidens, A. sinensis, Gigantamynodon giganteus, Cadurcodon ardynensis, Paramynodon birmanicus, cf. Metamynodon 这篇报告主要记述两栖犀属(Amynodon)的一个新种。材料是北京自然博物馆时墨庄、续幼南、郑统宇三同志,于1960年2月在云南省路南县(当时为宜良县的一个公社)境内采集的。化石地点在县城北豹 5公里路美邑村东南半公里,名叫小鸽子白腰山的人行道旁。化石产于始新统(“路南组”)的红色砂岩中。这个地点比路南境内其他一些已知的哺乳类化石地点(杨、卞,1939; 卞,1940; 周,1957; 徐、邱,1962)的位置较靠北,层位也比较低。从仅有的两种化石看来,化石层的时代仍应为晚始新世,层位大致和内蒙的伊尔丁曼哈组或沙拉木伦组相当。除了新种的正型标本和采自同一地点的另一上颌骨外,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59年在路南(小地点不明)购买的一块两栖犀类的残破下颌骨也一并在此作了描述。

卷期: 8卷 4期

 Amynodon from the Eocene of Lunan, Yunnan

Chow Minchen, Xu Yu-xuan, Zhen Shuo-nan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