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古脊椎动物学报

学报文章下载

含于钙质结核中化石的醋酸处理方法

1963年第7卷 第3期: 278-285

发表日期:2010-03-23来源:放大 缩小

作者:刘东生,高福清

摘要:早在1930年杨钟健教授在他所著:“脊椎动物化石之采集与修理”一书中曾提出利用各种酸溶液溶解包裹于骨化石外的岩体以取得完好标本的方法。最近几年我们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黄土中采集了不少啮齿类、兔形类化石。这些化石以头骨为主,常被保存于埋藏土壤淀积层的钙质结核中。因为被坚固的钙质所包裹,所以化石保存良好,但极难修理。特别是由于头骨构造复杂和骨片脆弱,用机械方法修理时,不仅要花费较长的时简,而且容易把化石弄坏。因为碳酸钙易为醋酸所破坏而磷酸钙则不,所以可使用醋酸溶液处理含于石灰岩中的骨骼及牙齿化石。这一方法在国外已有些报导,如对洞穴中石灰质角砾中的骨骼(包括人骨化石);对泥盆纪至三迭纪地层中的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的骨骼或牙齿等。一般使用20%-15%的醋酸处理,可以溶去钙质岩体而不伤化石,把化石取出后再放入流水或静水中浸数小时,即可取出凉干保存;但对含于第四纪黄土层钙质结核中的化石的处理经验,尙未见报导。“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第二期在消息报导中,曾提到国外使用醋酸处理化石,但未提到具体的方法。以下是我们用醋酸处理钙质结核中化石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效果良好,不仅节省人力和时间、花钱不多,而且可以得到完整的标本。估计这一方法在处理含于钙质围岩中的其他化石,如洞穴中钙质角砾胶结的哺乳动物的头骨及牙齿(我们对贵州洞穴中为钙质胶结的化石试验,结果良好);云南、广西泥盆耙的甲胄鱼类的骨片;山西、浙江石炭二迭纪的缓齿鱼、悬齿鲨等的牙齿等都能使用。这样取得的和岩石分离开的标本,自然较一部分埋藏于岩石中的标本更便于详细的研究。有志于新技术的同志何妨一试。

卷期: 7卷 3期

 Acetic Acid Preparation of Fossils embeded in Concretions

Liu Tung-sen, Kao Fu-tsing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