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化石 >> 下期要目 >> 2017年第一期 >> 精品推介

精品推介

拉扎勒斯与三角兽

  倪喜军  郭肖聪 

      宗教故事中有这样一则,讲的是耶路撒冷附近有个叫伯达尼的村子,村子里住着玛莎、玛丽和她们的兄弟拉扎勒斯。耶稣有一天来到伯达尼,玛莎奉上食物,盛情接待耶稣,玛丽把珍贵的香水涂到耶稣的脚上,并用头发来擦拭。玛丽的行为引起旁观者的不满,要知道那香水非常昂贵,至少值300个银币,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钱,如果卖了可以救助很多穷人。但是耶稣似乎开了个玩笑,说道:“在你们的身边穷人总是会有,她把香水洒到我身上,其实是为我的葬礼做准备”。彼时离耶稣被钉到十字架上还有一段时间,很快将被下葬的却是拉扎勒斯。耶稣离开后,拉扎勒斯就生了重病,快要死了,玛莎和玛丽去请耶稣来救治她们的兄弟。耶稣却说:“他的病不会终结于死亡,而是为了彰显上帝的荣光,并由此使上帝的儿子受到赞美”。耶稣拖了几天才过去看拉扎勒斯,到的时候,可怜的拉扎勒斯已经下葬4天了。耶稣让人打开拉扎勒斯的墓穴,喊拉扎勒斯出来,拉扎勒斯竟然带着裹尸布就复活了。 

  在自然科学领域,有一些现象借用了拉扎勒斯复活的典故,生物学中的“拉扎勒斯物种”就是其中之一。在现生生物中,有些物种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了,后来又被重新发现,这些物种就被称为拉扎勒斯物种。比如巴伐利亚?,在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已经灭绝了,但是在2000年又被重新发现,于是巴伐利亚?就被称为拉扎勒斯物种。又如1912年发现的秘鲁马丘比丘华毛鼠,于2008年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联盟(IUCN)宣布灭绝,但是仅一年后,就有迹象表明这种啮齿类动物并未灭绝,而到了2014年,有人在野外拍到了马丘比丘华毛鼠的照片,证明其野外种群依然存在,因此,马丘比丘华毛鼠也如巴伐利亚?一样被称为拉扎勒斯物种。我国的珍禽朱鹮,自1964年以后,在亚洲大陆一直没有发现野外种群,直到1981年,中科院动物所的刘荫增先生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秦岭南麓发现了仅存的包括4只成鸟和3至雏鸟的野生种群。朱鹮一度濒临灭绝,但是并不能被称为拉扎勒斯物种,因为直至1981,在日本还有5只野外生存的朱鹮个体,而就在同一年,日本的这5只野生朱鹮被捕捉饲养,以图扩大种群,遗憾的是并不成功。 

  就古生物化石而言,拉扎勒斯物种是指某种的化石纪录在古老的地层中出现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一度被认为是到一定时限就绝灭了的物种,后来的研究发现同一物种或是与其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在与古老地层时间间隔很长的年轻的地层中再次出现,甚至出现在现生物种纪录之中,这一物种或其亲缘物种犹如拉扎勒斯一般“复活”了。 

  所谓的拉扎勒斯物种在地层中的不连续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化石纪录的不完整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对这些物种系统演化关系认识不足所造成的。 

  在生命演化的历程中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绝灭事件,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往往会在绝灭事件之后的地层中发现一些拉扎勒斯物种。拉扎勒斯物种的发现实际上反映了环境剧变对生物演化的“过滤”效应。当环境发生剧变,导致大量物种集中灭绝时,某些物种的少数种群有可能在一些环境相对较好的避难所中得以生存。由于这些侥幸逃过劫难的种群数量很小,被保持在地层中成为化石的可能性变得非常低,数千万年乃至上亿年之后再被古生物学家发现的几率也就几乎为零。大绝灭事件通常伴随着生态系统的复苏与再组织,那些在避难所中幸存下来的被认为已经绝灭的物种并未停止演化,在生存竞争中逐渐适应于新的环境,有可能扩大种群,重新成为优势物种,并有可能保存在年轻地层的化石纪录中。后来的学者再发现它们时,它们确实如同从死亡中复活了。 

  在新生代地层中发现的拉扎勒斯物种很少。前些年关于中新世硅藻鼠与老挝岩鼠的研究曾引起广泛关注。硅藻鼠最初发现于山东临朐县的山旺组距今约1400-1700万年的中新世硅藻页岩中,后来在巴基斯坦、印度、泰国以及我国的安徽等地又发现了新的硅藻鼠化石,它的出现时代一直延伸到了距今约2800万年的晚渐新世。学术界普遍认为硅藻鼠在中新世之后就完全灭绝了。硅藻鼠属于一个独立的科,即硅藻鼠科。这个科的啮齿类具有非常独特的特征组合,它的头骨有很大的眶下孔,犹如豪猪一样,被称为豪猪型头骨,但是它的下颌却如松鼠一样,是松鼠型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松鼠的下巴长到了一个豪猪的头上。上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学者在老挝采集到了一些新的啮齿类标本,这些新的啮齿类仅生活在老挝的喀斯特山区。2005年,一些英国和美国学者把这些来自老挝的啮齿类标本认定为一个新的属种,并将它们命名为老挝岩鼠。一年之后,美国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学者对老挝岩鼠进行了重新研究,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对比,发现老挝岩鼠实际上属于硅藻鼠科,由此认定老挝岩鼠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拉扎勒斯物种。 

  我们的研究团队曾经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腹地的、距今5700多万年前的古新世晚期地层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属于后兽类哺乳动物的拉扎勒斯物种。这个物种仅包括3枚上臼齿和1枚下臼齿,每一件都不及1毫米,它们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完全不同于同时代的其它哺乳动物。在形态学对比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定这个新发现的迷你物种属于三角兽类,并把它命名为黑色古尔班三角兽。 

  三角兽类动物属于后兽类,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非常基干的类群,与有袋类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我们通常所见的马牛羊猫犬豕分属不同的演化支系。以前发现的三角兽类都生活在白垩纪,在当时属于中等体型的哺乳动物,它们上颌两颊的牙齿都呈三角形,这便是它们名字的来源。每个牙齿的齿尖和齿脊的排列方式与其它哺乳动物相比有很多不同,上下牙齿的咬合机制也很特殊,既不同于有袋类动物,也不同于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它们非常锋利的上下裂齿脊表明它们是凶猛的肉食性动物。除此之外,三角兽的头骨和身体骨骼都很原始,属于古老类型的哺乳动物。  

  距今6600万年前的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包括恐龙在内的很多动物都灭绝了,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了重新组织,起源于兽脚类恐龙的鸟类占据了天空,现代类型的有胎盘类和有袋类哺乳动物则成为地面的主宰。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三角兽这类古老的哺乳动物必定也随着恐龙一起在这次大绝灭事件中消失了。 

  当黑色古尔班三角兽在准噶尔盆地再次被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近1000万年,三角兽类仿佛从僵尸中复活了。这一发现表明,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的大灭绝事件并没有把三角兽这类古老的哺乳动物扫除干净,少量的三角兽种群必定是找到了某个安身立命之所,在新的环境里演化出了新的适应方式。与白垩纪的三角兽类相比,生活于新生代的三角兽个体明显变小了,牙齿齿脊也不如白垩纪的锐利,因此不太可能是肉食性的动物,很有可能已经变成了食虫的动物。 

  在宗教故事中,传道者用拉扎勒斯的复活来彰显耶稣的超能力,而古生物学研究中,像黑色古尔班三角兽这样的拉扎勒斯物种的发现,是大绝灭事件后生态系统发生再组织、以及遗存物种重新发生适应性演化的很好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