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科普动态

【中国科学报】二齿兽类研究获进展

发表日期:2020-07-24来源:放大 缩小

 

白氏桃河兽化石标本(刘俊供图)

  近日,《古脊椎动物学报》刊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研究团队最新成果。文中报道了对其中一件来自于孙家沟组底部保存的近完整头骨及部分下颌的研究成果,根据化石产地及发现者将其命名为白氏桃河兽。 

  这一新属种有下列特征区别于其他属种:犁骨腹面光滑,缺乏翼骨龙骨突,翼骨中板窄,泪骨与隔颌骨接触,翼骨不与上颌骨接触,枕髁宽、弧形,侧齿骨架细、但有明显的背腹面。研究团队先前还报道了其中一件不完整的头骨,将其归入隐齿兽目,是其某个支系在中国的首个代表。

  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白氏桃河兽与在老挝发现的两种二齿兽类——背目古尼龙兽及强壮雷佩林龙组成一个单系类群,被包含在一个核心的二齿兽支系中。此前研究认为老挝的两种二齿兽是最基干的肯氏兽形类,其生活时代为早三叠世,而本次研究结果则支持老挝的二齿兽类生活时代可能为二叠纪晚期,并且是由华南板块东缘迁徙而去。

  中国二叠纪四足类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新疆发现过大量二齿兽类化石,而很长一段时间,在华北广泛出露的二叠系地层中未发现二齿兽类,只有几件锯齿龙类化石。1989年在内蒙古大青山脑包沟组报道发现了边缘大青山兽,打破了这一沉寂,但是在出露更为广阔的孙家沟组却依然没有发现。2013年,山西阳泉的白志君在孙家沟组发现了一些四足动物化石,后来陆续有了更多的发现。2018年研究团队开始对此地点的化石进行研究,化石修理及研究耗费了大量时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80/02724634.2020.176208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