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科普动态

【新华社】1.2亿年前这种小鸟,吸引异性用哪招?

发表日期:2021-09-22来源:放大 缩小

  在自然界中,许多雄鸟长有色彩绚丽、形态繁杂的尾羽以吸引异性。在约1.2亿年前,一种鸟类也有着形态夸张的尾羽。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主导的中外联合团队对这种鸟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性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动态相互作用对鸟类早期演化的影响。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王敏介绍,此次发现了约1.2亿年前反鸟类鹏鸟科的一个新属种“雅尾鹓鶵”。反鸟类与今鸟型类是鸟类演化史上的两个重要类群。在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反鸟类与恐龙一起灭绝,而今鸟型类则有一部分存活下来,并最终演化出了所有的现代鸟类。

早白垩世反鸟类雅尾鹓鶵正型标本(王敏供图)

  雅尾鹓鶵的尾羽极为独特。“它的尾羽整体而言,是由扇状的尾羽也就是6根羽毛构成的一个连续平面,和中间的1对形态特殊的长尾羽组成的。这两种形态此前分别在其他中生代鸟类中发现过,但从未同时出现在一个标本上。”王敏解释,可以说这是首次看到两种特殊的尾羽形态聚合在了一起。

雅尾鹓鶵尾羽形态、色素体和后肢羽毛(王敏供图)

  这种鸟类的体型大约与现生的喜鹊相当,而它的一对长尾羽甚至超过体长的1.3倍。王敏介绍,尾羽是鸟类飞行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形态受自然选择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性选择的作用。雅尾鹓鶵的一对长尾羽显然不利于个体本身的生存,但这样一种从自然选择角度来看越是不利的装饰性特征,多数情况下越是反映了持有者在获取食物、筑巢、抚育后代等方面更强的竞争力,这在性选择机制中被称为“障碍原理”。雅尾鹓鶵尾羽的结构很可能就是“障碍原理”作用的结果。

雅尾鹓鶵复原图(章浩臻绘制,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研究发现,在反鸟类与今鸟型类共同存在的时间里,长尾羽在反鸟类中更为常见,这可能是两者不同生态习性导致的。反鸟类以树栖为主,需要通过形态夸张的尾羽绕过灌木的遮挡,才能吸引异性;而原始的今鸟型类栖息在开阔的湖边,复杂的尾羽形态容易被捕食者发现,因而扇状尾羽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变得更为常见,它们可能会通过鸣叫、筑巢或其他方式吸引异性。(记者金地、董瑞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