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诺奖历史上,这是专门研究进化的学者第一次获得诺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内在古DNA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始于与斯万特·帕博时任所长的德国马普协会莱比锡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合作。”得知斯万特·帕博新晋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周忠和为他由衷感到高兴,“他对人类的知识贡献是巨大的,他的研究涉及到古疾病,比如控制疾病基因及其机制。当然,他最大的贡献是对古人类学、考古学研究,开启了革命性变革,仅用短短十几年,就让古DNA研究迎来了一个巅峰”。
2008-2009年,当时周忠和正担任古脊椎所所长。当时,由帕博开创的古基因组学研究正在兴起。于是,古脊椎所决定与马普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在国内成立古DNA实验室,派遣付巧妹前往德国攻读该领域博士,帕博正是付巧妹的导师。
此后十多年,中国古DNA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过去,古DNA研究在欧洲开展比较多,亚洲则比较欠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亚洲也已逐渐赶上。”周忠和说,帕博与古脊椎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
谦和、绅士,是周忠和对帕博的印象。“每次来到古脊椎所,他总是对各种不同学术意见,表示出十分的尊重。”
在百年诺奖历史上,这还是专门研究进化的学者第一次获得诺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般不考虑宏观生物学,所以虽然平时古生物圈也会有议论,说帕博可能得诺奖,但总感觉可能性不那么大。”周忠和说,去年年底去世的被称为“当代达尔文”的爱德华·威尔逊,也拥有崇高的学术声誉,“不过一般宏观生物学领域能获得奖项,是四年颁一次的克拉夫德奖”。如今,帕博获得诺奖,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