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与多家单位合作,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开展了迄今采样规模最大、地理覆盖最广的古基因组研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人群特有的遗传成分早在5100年前就已经形成,并揭示了近五千年来青藏高原内外部地区存在的复杂人群互动交流历史。3月1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科学进展》和《遗传学报》在线发表。
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西南部日喀则地区顶琼遗址的一处墓室中进行考古发掘
青藏高原又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是地球上人类生存最具挑战的地区之一,现代人何时涉足青藏高原并永久定居,这一问题引人关注。通过与国内近十余家考古科研机构的长期密切合作,付巧妹团队从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的30多个遗址中,成功捕获测序青藏高原古代人类个体的128例线粒体和97例核基因组。这些样本很好覆盖了整个青藏高原的地理区划,绝对年代跨度距今约5100至100年,系统还原了青藏高原5100年以来人群的遗传演化与交流互动的历史。
青藏高原西南部日喀则地区顶琼遗址的一处墓室中出土的人类头骨
对这些样本展开分析后,付巧妹团队发现,现代西藏人群特有的遗传成分,至少在距今5100年以来已存在于整个青藏高原各区域的古人群之中,且具有很好的遗传连续性。其中,距今5100年、来自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的宗日遗址的人群,是迄今所发表携有青藏高原特有遗传成分的最古老的人类样本。
来自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宗日遗址的距今约4500年的头骨和下颌骨
同时,青藏高原古人群内部之间及与高原以外其他地区的古人群之间,数千年来都存在着密切的交流与互动,尤其是其内部互动与高原社会组织的兴衰密切相关。在青藏高原人群特有的遗传成分中,约80%与东亚北方9500年至4000年前的人群相关,约20%来源于一个未知的古代人群。而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的宗日遗址的人群,至少在4700年前就受到了来自黄河流域的东亚古北方人群的遗传影响。
科研人员还发现,距今2700年以来,青藏高原内部不同时间和区域古人群的遗传成分变化很大,这与青藏高原上曾经存在过的早期区域性政治实体以及吐蕃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有着高度的关联。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在鼎盛时期,活跃于青藏高原的各个区域,应是高原人口扩张最重要的时期。
近五千年以来,虽然高原地区古人群整体遗传成分比较连续,但仍然有部分高原古人群与高原以外地区的古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近几百年,东亚低海拔地区人群对青藏高原人群持续产生了大量的影响,发生了广泛的基因交流,这深刻塑造了现代青藏高原人群的遗传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