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科普动态

【科技日报】热河生物群发现翼龙家族新成员

发表日期:2023-12-05来源:放大 缩小

  翼龙家族再添新丁。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通过研究热河生物群出土的翼龙化石材料,该所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翼龙家族新成员——华北克拉通翼龙。该翼龙生活在距今约1.3亿年的早白垩世,其翼展约1.8米、体型中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旗下《Heliyon》。

  翼龙是最早的飞行脊椎动物,比鸟类早7000万年征服蓝天。长期以来,翼龙一直被认为具有像鸟类一样的骨骼结构。这种骨骼结构骨壁薄、内中空,被认为是对飞行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特征。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准噶尔翼龙类在传统上就被认为是一种骨壁特别加厚的类型。这也是其鉴定特征之一,曾有研究者认为,准噶尔翼龙类的骨壁加厚是对频繁起飞的一种适应。”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蒋顺兴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然而,本次研究的华北克拉通翼龙不属于准噶尔翼龙类,却具有较大的骨壁相对厚度,这使研究团队对上述传统观点产生怀疑。

  于是,研究团队综合了已经发表的翼龙骨壁相对厚度的数据,并补充了大量准噶尔翼龙类及我国其他翼龙化石的信息,共获得143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翼龙骨壁相对较厚这一特征并不是准噶尔翼龙类所独有,应该是翼龙类的一个原始特征。”蒋顺兴说。

  这项研究发现,骨壁相对较厚不能作为准噶尔翼龙类的鉴定特征,准噶尔翼龙类的骨壁并不是都厚,比如肱骨和桡骨的骨壁就相对较薄。

  “从材料力学性能上分析,一根中空的均质管,其厚度越薄抗扭性越强。准噶尔翼龙类的肱骨和桡骨的骨壁相对较薄,可能是增加其在鼓翼飞行过程中骨骼的抗扭性,而不只是为了减轻体重。”蒋顺兴解释。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汪筱林表示,这项研究对长期以来认为翼龙骨壁变薄只是为了减轻体重这一传统观点提出挑战,并给出了全新解释。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