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美丽飞龙”艺术复原图。赵闯/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与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Alexander Kellner将一个中国无齿翼龙新鉴定种命名为“友好美丽飞龙”,以纪念中国和巴西研究人员之间的国际合作。该物种基于两个标本,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朝阳翼龙这种体形中等、高嵴冠的中国翼龙类群。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研究人员描述了两个“友好美丽飞龙”标本的化石残骸,其中一个标本是朝阳翼龙类群保存度最高和最完整的化石之一,只有尾部缺失,另一个标本仅由一些头骨骨骼组成。研究人员表示,“美丽飞龙”旨在形容更完整骨架化石的高保存度,而“友好”一词是为了庆祝中巴古生物学家在翼龙研究方面长达20年的合作。
研究人员认为,更完整的骨架当时被完整送入水体中,并逐渐埋入水底的沉积物中。该个体最大翼展约2.16米,特征包括无齿下颌和位于眼眶前方的低矮、向后的嵴冠。更完整标本的嵴冠更发达,说明嵴冠可能随着年龄生长或因性别而异,但这仍需进一步的证据证实。
根据共同特征,研究人员推断“友好美丽飞龙”属于朝阳翼龙类群。朝阳翼龙发现于1.4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研究人员表示,主要标本的完整性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供关于特定翼龙类群的更多信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3-48076-7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23-12-26?第1版?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