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科普动态

【科技日报】让亿万年前化石“活起来” 

发表日期:2024-01-04来源:放大 缩小

体长35米的中加马门溪龙傲然屹立、小巧可爱的奇迹秀山鱼水中畅游、一群翼龙化石模型正展翅翱翔……1月3日,位于河北保定的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正式开馆。漫步馆内,众多“独有”“最早”“最大”的特色展品让科技日报记者目不暇接。

该馆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以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其由河北省保定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建设。

呈现38亿年的生命演化史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31万平方米,由地球脉动、远古海洋、恐龙帝国、哺乳新生、灭绝之殇等多个主题展厅组成。

走进恐龙帝国展厅,映入眼帘的沧龙化石模型悬吊在空中,两侧墙体上极富视觉张力的彩绘,生动再现了亿万年前的地球记忆。置身其中,鲜活生动的场景让人们仿佛回到了侏罗纪时代。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表示,建设这座博物馆的初心是激发公众探索欲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该馆的设立,不仅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也将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对提升民众科学文化素养和推动科学普及工作将产生积极影响。

“这座博物馆以‘自然·生命·人’为展览主题,以物种演化过程为展览主线,呈现了38亿年来漫长的生命演化史。我们致力于讲述自然历史故事,阐释物种之间联系,解读动物生存智慧,向游客传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自然观。”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馆长金海月介绍。

该馆的重要展品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目前馆里陈列的展品总计约6000件,展品中不乏珍品,包括世界唯一的中华猛龙骨架标本,已知时代最早的有颌鱼类——奇迹秀山鱼,世界极少数三维保存的天山哈密翼龙蛋,大陆漂移的证据——水龙兽,以及世界上脸最长、个体最大的马——埃氏马头骨等化石标本。

向公众系统普及古生物学知识

“位于北京的中国古动物馆本馆比较小。而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的建成,大大拓展了标本的展示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标本进行多视角、多方法的展示。比如,以前我们在野外发现的标本通常以研究为主,由于空间有限,很难面向公众进行展示。”邓涛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拥有约40万件古生物化石标本,与保定市合作建设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能够让这些化石“走出库房,活起来、转起来、动起来”,以便向公众系统普及古生物学等知识。

“大家在这里能够了解到很多关于古生物的知识。我们后续还会分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特展、科普研学活动,丰富大家的感受和体验。与中国古动物馆本馆相比,这里有更多的复原场景,可以让大家更为直观地了解古生物的奥秘。”邓涛说。

除了开展科学普及,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是开展科学研究。

“比如,过去由于空间限制,对我们来讲,大型标本的修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新建成的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拥有足够的空间,供我们开展大型标本研究。”邓涛说,“在这里,化石的修复、重建、复原、研究以及最终的收藏,能够真正做到一条龙。同时我们在这里预留了实验条件,未来化石从修复到研究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在保定完成。”

在邓涛看来,这座自然博物馆肩负着文化传承与科学普及的使命,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项目。未来,该馆将成为重要的科普研究基地、科学研究中心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4-01-04 02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