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共安排近30场报告。来自美国的Michael Jochim教授从宏观角度就旧石器考古学的目标和局限进行了十分精彩的报告;俄罗斯学者N. I.Drozdov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勒瓦娄哇技术,总结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勒瓦娄哇技术传播的四条路径,并对中国是否存在勒瓦娄哇技术提出了疑问;P. Volkov教授及L. Lbova教授分别对远东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营地模式及管乐器分类进行了介绍;来自韩国的多位学者介绍了垂杨介等遗址近年来的发掘、研究新进展,裴基同教授介绍了韩国两面器研究的相关情况;来自以色列海法大学、希伯来大学等院校的考古学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以色列QesemCave遗址、Tabun Cave遗址、NesherRamla遗址等众多遗址的最新研究情况,并介绍了黎凡特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石制品刻画痕迹及装饰品、服饰的相关研究进展。
高星研究员做报告
王社江研究员做报告
高星研究员以“周口店北京猿人用火新证据的分析”为题,系统介绍了近年周口店1号地点抢救性发掘取得的新的用火证据,并对北京猿人用火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新的认识;王社江研究员以“近年中国汉中盆地旧石器考古调查及发掘”为题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年来在汉中盆地龙岗寺遗址、金水河遗址多个地点的调查及发觉情况,该地区自120万年便已经开始出现人类活动遗存,一直持续至7-5万年,而之前所发现的阿舍利模式组合工具在近年的发掘中并未发现,其文化属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邢路达和于青瑶两位青年学生则分别对近年洛南盆地十字路口地点及槐树坪地点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参会代表在Skhul洞穴遗址前合影
会后,与会学者在以色列同行的带领下,参观了Tabun、El-Wad、Skhul、Qesem史前洞穴遗址、GesherBenotYa’aqov阿舍利文化遗址等诸多闻名世界的古人类遗址,随后在海法大学津曼考古研究所、海法大学海克特博物馆(Hecht Museum)、加利利海上游史前博物馆(The Upper Galilee Museum of Prehistory)以及希伯来大学考古学研究所观看了黎凡特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的化石及石器标本,并使用当地优质的燧石原料进行了石器打制实验。
Ronen教授和Weinstein-Evron教授讲解Tabun洞穴遗址发掘历史
Gonen Sharon教授讲解GesherBenotYa’aqov遗址
我所研究人员在希伯来大学考古学研究所与Naama Goren-Inbar教授探讨Ubeidiya遗址
及GesherBenotYa’aqov遗址石制品
我所研究人员在希伯来大学考古学研究所进行打制实验
以色列所处的黎凡特地区是人类走出非洲向欧亚大陆迁徙扩散的第一站,同时也是英、法等西方考古学者最早展开考古调查及发掘的地区,重要地理位置加上百余年的研究历史使得该地区积累下从160万年前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一系列考古遗址和丰富的人类化石、石制品等人类活动遗存,成为探讨人类迁徙路线、演化历史、种群关系、文化变异及行为特点的重要地区。近年来,以色列学者又对一系列新的遗址进行了发掘,并对许多过去发现的材料进行了重新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该次学术会议中多位以色列学者亲临野外为世界各国学者系统介绍了该地区史前考古的研究历史和研究问题,使得各国学者对该地区的相关研究有了深入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目的。
人类走出非洲第一站——黎凡特地区
“垂杨介和她的邻居们”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史前考古及人类演化领域的国际会议,自1996年开办以来,每年一届,由亚欧多国轮流主办,曾在中国成功举办六届。通过这一会议,逐渐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国际史前考古学研究联盟组织,并开创了多国家、多学科学术合作和交流的先河,促进了国际,尤其是亚洲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发展,并对中国的旧石器考古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邢路达 于青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