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烟台市举行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暨三校两分院烟台高新技术成果发布洽谈会上,我所高星副所长与莱阳市邹常厚副市长分别代表中科院古脊椎所和莱阳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我所汪筱林研究员参加了签约仪式。此前,莱阳市邹副市长一行还专程到古脊椎所,与周忠和常务副所长、高星副所长和汪筱林研究员等就今后双方的合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协商。
8月31日,中科院北京分院乔均录副院长与莱阳市杨国强、宋德奎和邹常厚等党政领导一行考察了莱阳市郊著名的棘鼻青岛龙等化石地点和地层剖面,汪筱林研究员在现场详细介绍了莱阳恐龙等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莱阳的白垩系地层分布广泛,出露齐全,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含有丰富的晚白垩世恐龙及恐龙蛋化石的著名产地。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我国地质学家谭锡畴就在莱阳白垩系红层中采集到恐龙化石,1929年由瑞典古生物家Wiman对这些标本进行了研究并命名了中国谭氏龙;1931年,杨钟健研究命名了奥氏鹦鹉嘴龙。50年代以来,国内众多的著名古生物学家如杨钟健、周明镇、刘东生等先后到莱阳进行野外考察,发现并采集了大量的恐龙、恐龙蛋及其他化石。1953年,杨钟健记述了中国鹦鹉嘴龙;1958年,他发表了《山东莱阳恐龙化石》,深入研究鸭嘴龙类的棘鼻青岛龙,还命名了金刚口谭氏龙,肉食龙类的似甘氏四川龙、破碎金刚口龙,以及其它一些可能属于肉食龙类、剑龙类和蜥脚类等恐龙化石。1978年,董枝明还记述了莱阳发现的肿头龙类恐龙。此外,莱阳也是我国最早发现翼龙的地区。
莱阳不仅出土恐龙,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1954年,杨钟健首先对莱阳发现的恐龙蛋进行了研究。之后,赵资奎于1974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对莱阳恐龙蛋壳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据此提出了国际公认的恐龙蛋新的分类和命名方法。迄今为止,莱阳发现和记述的恐龙蛋化石包括圆形蛋科、椭圆形蛋科、长形蛋科和网形蛋科等4科5属多达10余种。
在下白垩统莱阳群的湖相地层中,张俊峰等系统采集和研究了大量昆虫化石,人们对这一地区的白垩纪昆虫动物群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此外,在这一沉积中还发现过大量中华狼鳍鱼和师氏中华弓鳍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