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国体质人类学》(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与西班牙人类演化中心Emiliano Brunner教授合作完成的“马坝人头骨内部解剖结构”论文,他们采用高分辨率CT技术,对马坝人的额窦、眼窝、颅内模进行了3D复原和研究,对马坝人的演化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马坝人头骨化石发现于1958年,马坝人的生存年代为距今30-13万年前。与马坝人头骨伴生的,还发现了一些灭绝的和现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如:鬣狗、剑齿象、大熊猫、犀牛、猕猴、金丝猴、猩猩、黑熊、华南虎、野牛、野猪等。
马坝人头骨化石自发现以来,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头骨的外表面有动物啃咬的痕迹。右侧额骨表面有一半圆型凹陷的痕迹,痕迹周边可见有明显的伤后愈合迹象, 符合局部受到钝性物体打击的表现, 很可能是当时人类之间暴力行为的结果。马坝人圆形的眼眶和隆起的鼻骨被认为是继承了东亚更新世中期人类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反映与欧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的证据。
吴秀杰等采用CT技术, 对马坝的额窦和脑表面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复原, 研究分析表明马坝人的颅容量为1300 cc左右,位于现代人、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的变异范围之间。马坝人脑的额叶较窄,顶叶短而扁平,这一特点与欧洲的海德堡人和直立人相似。然而,马坝人额叶相对眼眶的位置,额窦的形态及额鳞的曲度,却类似于尼安德特人及现代人。马坝人呈现出古老的脑的形态特征及特殊的衍生的面部特征,这种混合特征与欧洲的古人类 (例如Sima de los Huesos)非常相似。系统分类学分析结果显示,马坝人面部与尼安德特人接近,其原因可能与人属成员的平行进化相关,也有可能反映了亚洲古人类的变异情况。
图1 马坝人头骨CT扫描虚拟复原的头骨(a1-d1)和颅内模(a2-d2),顶面观(a1-a2),前面观(b1-b2),左侧面观(c1-c2),右侧面观(d1-d2) (吴秀杰供图)
图2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马坝人脑大小和形状位于欧洲中更新古人类、尼安德人和现代人变异范围之间(吴秀杰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