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桐梓人牙齿形态研究新进展

发表日期:2019-04-03来源:放大 缩小

  《人类进化杂志》日前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与西班牙同行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桐梓人牙齿形态。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显微断层扫描(micro-CT)、几何形态测量、非测量性状对比等重新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贵州桐梓发现的4颗古人类牙齿进行了综合形态学研究。研究发现,桐梓人牙齿形态相对直立人表现出进步趋势,但仍然较现代人原始,代表过度类型的古老人类。 

  桐梓人地点位于贵州桐梓县九坝乡(现为九坝镇)白盐井村的岩灰洞,1972年、1983年,古脊椎所前辈张振标、王令红、张银运、吴茂霖、郑绍华等在此开展野外调查发掘工作,共发现6颗人类牙齿,此次邢松等研究的是其中的4颗(图1)。根据原思训、沈冠军等对地层中次生碳酸盐以及伴生动物牙齿的铀系年代测定显示,桐梓人生活在距今约17-24万年前,属于中更新世晚期。 

  研究结果显示,桐梓人门齿粗壮,保留有粗壮的舌侧结节和指状突,颊侧近远中方向的隆起程度中等;上第一臼齿齿冠外轮廓形状近似长方形。这些特征使得桐梓人与直立人接近,而与现代人区别明显。然而,在上第三前臼齿的齿冠外轮廓上(颊侧明显宽于舌侧),桐梓人又与晚期人属成员(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接近。总起来看,桐梓人牙齿形态特征处于原始和进步相结合的镶嵌状态,属于过度类型的古老人类。 

  除桐梓外,保留牙齿材料的许家窑、金牛山、盘县大洞等都可归入这一类群。在中国,我们一般认为他们属于“早期智人”,国际上也有 “海德堡人”的说法。在其分类地位确定之前,研究人员暂时称之为东亚中更新世“非直立人”,强调其相对于直立人的进步特性。 

  东亚中更新世 “非直立人”的分布区域遍布中国南北(40°35’ N-24°41’ N),与直立人有很大范围的重叠;生活时代集中在10-26万年前,基本能够衔接当地直立人和早期现代人。从时间跨度和地域分布来看,他们很可能属于当地直立人的后裔,在演化过程中慢慢丧失部分原始特征。当然,为了证明这一点,还需要寻找共同属于他们两者的特殊性状。当然,目前也不能排除桐梓人等东亚中更新世“非直立人”独立于直立人演化序列之外的可能性。 

  尽管桐梓人等东亚中更新世“非直立人”表现出许多进步的牙齿特征,但这些进步因素并没有将他们与晚期人属成员(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中的某一人群联系起来。因此,桐梓人等东亚中更新世“非直立人”可能代表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演化序列上的某一阶段,也或者是属于平行于他们两者之外的第三类群。最近,系统测年显示尼安德特人的姐妹群-丹尼索瓦人的生活时代跨度从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20-5.5万年),与东亚中更新世的“非直立人”在时间上有很大重叠。不仅如此,全基因组测序也发现,东亚现代人群携带丹尼索瓦人基因,这可能暗示丹尼索瓦人或其祖先曾经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这些线索是否能将桐梓等东亚中更新世晚期的“非直立人”与丹尼索瓦人联系起来呢?我们依然需要更多形态和分子证据来支持。 

  本次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
图1. 桐梓人牙齿(邢松供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