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中国东北吉林省白垩纪中期副钝吻鳄类新属种

发表日期:2021-09-26来源:放大 缩小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 《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金昌柱延吉项目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这篇题目为 “A new paralligatorid (Crocodyliformes, Neosuchia) from the mid-Cretaceous of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ern China” 的论文中,古脊椎所博士保罗·拉米和来自中、美、日等多国学者联合报导了大约1.01亿年前的吉林延吉龙井组中发现的一化石新鳄类(neosuchian),并命名为新属新种的龙山延吉鳄(Yanjisuchus longshanensis gen. et sp. nov.)。 

  延吉化石点由古脊椎所金昌柱研究员于2016年确定,化石点位于吉林省延吉市龙山。当地恐龙化石最早于2013年由奇石爱好者朴圣哲于太阳河边所发现,最初被认为是大型哺乳动物骨骼,并交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哺乳动物专家金昌柱教授进行鉴定。在与多方专家研讨下,金教授发现这其实是恐龙骨骼,并于2016年率领中国古动物馆副馆长金海月及北京师范大学鱼京善教授等多位专家回到太阳河边考察。在鉴定太阳河的地层后,依据岩性沿相关地层进行追索和古生物学相关调查,终于在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了原位埋藏的恐龙化石,并包含许多同时期的丰富生物埋藏。该化石地点的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为1.0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产化石地层为龙井组,该组地层主要是以灰紫色、灰绿色、红棕色泥岩和砂岩交替组成的河湖相沉积,结合对发现的动物群中其他化石门类研究,推测延吉地区在白垩纪中期是一个气候温热潮湿、生物高度多样性、河流湖泊遍布的生态环境。由于全世界在这个时期的陆相地层比较少,这使得延吉将成为全世界研究白垩纪中期脊椎动物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 

  经过最近几年持续的野外工作,延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包括恐龙、鳄型类,龟鳖类等。本次报道的龙山延吉鳄,是继农安多皱纹鳄(Rugosuchus nonganensis)之后,发现于吉林的、有效的第二种鳄型类化石。龙山延吉鳄是一种中大型新鳄类化石,其主要的形态特征有:其额骨前端表面具有一个高出的楔形立面,一横向的眶前脊具有凹槽横穿,眼眶间沿中线有一中脊,下颞弓完全由颧/轭骨形成,拉长的下颌联合由愈合的齿骨形成,下颌第四齿后齿列具有一齿缺。 相对于其它中生代生物群,国内中生代鳄型类的研究还是稍显不足,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标本的数量不足以及大多保存不佳。迄今为止,国内绝大多数鳄型类的化石都发现于吉林省,特别是副钝吻鳄类,使得其在中生代鳄型类的古地理分布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形态学和分类学工作是关于生活在冈瓦纳大陆的鳄型类中的南鳄类化石,而新鳄类受到的关注要小很多,但这一支却与现代鳄的起源有很大关系。中生代新鳄类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新鳄类生物地理演变、新鳄类的属种多样性受气候影响的程度、以及现代鳄类的起源十分重要。 

  根据最新的研究,龙山延吉鳄属于新鳄类的副钝吻鳄。目前为止,除了个别新属种发现于北美和巴西,绝大多数副钝吻鳄发现于亚洲地区。副钝吻鳄科(Paralligatoridae)是由苏联的古生物学家Konzhukova1954年根据一件形似短吻鳄的标本而命名。之前的大部分研究,副钝吻鳄类不属于真鳄类,但在我们的研究中,副短吻鳄类属于基干的真鳄类,真鳄类包含所有现生的真鳄类(eusuchian)属种。这个发现对于了解原始新鳄类向真鳄类的演变十分重要。因此,这项关于延吉鳄的发现对于了解亚洲现生鳄类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保罗·拉米博士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吴肖春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延吉恐龙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基金支持。 

野外科考队照片(张立召供图)

龙井组地层信息以及挖掘现场照片 (Rummy et al., 2021

龙山延吉鳄Yanjisuchus longshanensis gen. et sp. nov.正型标本头骨及线条图 Rummy et al., 2021

龙山延吉鳄Yanjisuchus longshanensis gen. et sp. nov.正型标本齿骨照片及线条图(Rummy et al., 2021

龙山延吉鳄系统位置图 (Rummy et al., 2021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retres.2021.10501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