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锥兽类(Dichobunoid)是偶蹄类演化的初始阶段,现生偶蹄类各冠群均是由双锥兽类演化而来,该类群广泛分布于始新世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是这些地域始新世动物群中的重要成员。亚洲南部是多个重要偶蹄类的起源区域,包括猪型类(猪、西貒)、弯齿类(石炭兽、河马),以及鲸类均起源于早至中始新世的东南亚和南亚,因此,这一地区双锥兽类的研究,是理解偶蹄类早期分化和各冠群产生的重要一环。在南亚和东南亚,近年来有大量双锥兽类被发现和发表,但从未报道于中国南方地区。
2024年8月26日,国际古生物学期刊《远古世界》(Palaeoworld)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云南大学的联合研究成果,报道了中国南方首个双锥兽的化石新属种:周氏石林猪(Shilinhyus chowi),化石发现于云南石林路美邑组,时代为中始新世晚期,即沙拉木仑期,种名献给最初在该地区开展工作,并对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周明镇院士。化石材料为一段带有p4-m2齿列的下颌。周氏石林猪颊齿在双锥兽类中比较进步,颊齿偏向新月型齿,与早期的石炭兽类以及骈足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然保留有一些双锥兽类保守的形态学特征。该研究通过广泛的对比,认为周氏石林猪与报道于缅甸中始新世的拉氏邦唐猪(Pakkokuhyus lahirii)形态上最为接近,两者可能都起源于中始新世伊尔丁曼哈期中国北方的戈壁猪(Gobiohyus)。研究否定了之前认为戈壁猪属于北美沼猪科(Helohyidae)的论断,认为戈壁猪、邦唐猪和石林猪可能组成了一个独立的支系,它们在比石炭兽超科(包括欧洲的猪河马科(Choeropotamidae)和无防兽科(Anoplotheriidae)等)更基干的位置上分化出来,因此代表了偶蹄类演化中的重要一环。此外,研究还讨论了具有争议的,报道于山西垣曲盆地的垣曲“戈壁猪”(“Gobiohyus” yuanchuensis),认为垣曲“戈壁猪”并不属于戈壁猪,其形态与拉氏邦唐猪更加接近,但并没有对其归属做出最终论断。该研究在区域上填补了中国南方双锥兽类化石记录的空白,并对探讨部分偶蹄类冠群的起源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本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研究员,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吉学平研究员,本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F0804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2209)和云南省整合人类学重点实验室(202402AN360007)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871174X24000969
图1. 周氏石林猪正型标本,A,冠面视;B,前视;C,舌侧视;D,颊侧视
图2. 周氏石林猪(A)颊齿列与垣曲“戈壁猪”(B)、东方戈壁猪(Gobiohyus orientalis)(C)及拉氏邦唐猪(D, E)形态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