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广西下泥盆统发现肉鳍鱼类化石

发表日期:2025-02-08来源:放大 缩小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主导的研究团队在广西南宁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和那高岭组中,发掘出多种早期肉鳍鱼类化石,研究成果近日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以封面文章发表。

“古鱼王国”西屯脊椎动物群是世界上著名的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宝库之一,其主要化石产地位于云南曲靖。西屯脊椎动物群在曲靖地区包含廖角山组合、西山村组合、翠峰山组合及徐家冲组合等4个鱼类化石组合。其中的肉鳍鱼类代表有杨氏鱼、奇异鱼、斑鳞鱼等,这些发现有力支持了中国南方是肉鳍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中心的假说。徐家冲组合以往被认为时代为布拉格期,之前研究将广西莲花山组与那高岭组的过渡层也纳入其中,但是广西地区报道的肉鳍鱼类化石较少。

此次,研究团队在广西南宁的化石发掘工作收获颇丰,采集到多件肉鳍鱼类化石标本,包括产自莲花山组的斑鳞鱼,以及产自那高岭组的奇异鱼、蝶柱鱼和杨氏鱼。其中,斑鳞鱼颊板骨的发现,是目前已知最晚的斑鳞鱼化石记录;奇异鱼和蝶柱鱼标本则是这两个属除云南地区外的首次报道;杨氏鱼较大的后顶甲也显示出其相对较大的体型。

这些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徐家冲组合的生物面貌,还为广西、云南和越南北部下泥盆统的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最新牙形石证据,广西南宁地区徐家冲组合可能早在泥盆纪洛赫考夫期晚期就已出现,比其他地区更早。同时,研究还发现南宁地区肉鳍鱼类有大型化趋势,这或许与当时鱼类生活环境中的氧含量有关。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3 级硕士生李懋坤,共同通讯作者为朱敏院士和乔妥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崔心东也参与其中。此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255301)和云南省张弥曼院士工作站(202205AF150002)的资助。

图1 广西南宁化石地点及地层柱状图

图2 广西南宁早泥盆世脊椎动物化石组合的生态复原图 (Brian Choo 绘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