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滕氏嘉年华龙

发表日期:2017-06-05来源:放大 缩小

 

1 滕氏嘉年华龙(Jianianhualongs tengi)标本(徐星供图)

2 滕氏嘉年华龙(Jianianhualongs tengi)复原图(Julius T. Csotonyi绘制)

  52日,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加拿大等地多家研究机构的古生物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报道了一种生活在距今大约1.25亿年的恐龙——滕氏嘉年华龙(Jianianhualongs tengi)。这是一种小型肉食性恐龙,身长略超过1米,前后肢及尾部均有大型羽毛。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尤其是和飞行能力相关的一些重要特征的演化的过程。    

  这件恐龙化石标本产自辽宁义县一个叫白菜沟的地方,这里赋存有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这件恐龙化石的收藏单位-大连星海古生物博物馆于2015年底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菲利普·柯瑞、香港大学麦克·皮特曼和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等学者一起开展了对这件重要化石标本的研究。据博物馆馆长滕芳芳介绍,大连星海古生物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产自辽西地区的化石,她希望这些化石在发挥科普作用的同时,也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帮助。这件恐龙化石只是大连星海古生物博物馆近年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的研究标本之一。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研究人员正式发表了他们的研究内容。根据其解剖学特征,研究人员把这种恐龙归入伤齿龙类。伤齿龙类代表和鸟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恐龙类群之一,对于我们理解恐龙向鸟类的转化非常重要。滕氏嘉年华龙代表伤齿龙类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类型。通过与包括曲鼻龙(Sinusonasus magnodens)在内的其他伤齿龙类的对比,研究人员认为在伤齿龙类的演化过程中存在着模块式演化,也就是身体各部分在演化上可分为单独的模块,进行独立的演化。比如,滕氏嘉年华龙的前肢和腰带部分相对保守,变化很少,但头骨和后肢演化较快,更接近进步的伤齿龙类。研究人员在过去只注意到,在主要生物类群的转化过程中会出现这种模块式演化现象,但此次研究显示,模块式演化也存在于一些小类群的演化历史当中。

  滕氏嘉年华龙最重要的信息来自羽毛。经过对其保存的羽毛痕迹的仔细研究,研究人员认为它有着与始祖鸟非常类似的羽毛,显示出在鸟类早期演化过程中广泛出现的四翼形态。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滕氏嘉年华龙尾羽羽轴两侧的羽片宽窄不同,与鸟类不对称的飞羽相似。许多研究认为,不对称飞羽的出现和飞行能力的出现是相关的。这一发现表明,对飞行至关重要的不对称飞羽的出现时间要更早,它们很可能最先在恐龙尾部出现,这对于探讨飞羽如何演化意义重大。

  目前,关于恐龙如何演化到鸟类的具体过程仍有许多细节有待探究,这次发现的伤齿龙新种有利于研究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也为早期羽毛的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