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要闻

头条要闻

豕齿兽化石在内蒙古二连盆地的首次发现

发表日期:2021-12-17来源:放大 缩小

  豕齿兽(Hyopsodus)属于古有蹄类中的“踝节类”,曾被认为和偶蹄类的起源有关,或与非洲兽类或南美有蹄类有较近的关系。豕齿兽主要分布在北美早始新世到晚始新世的地层中,个体较小,目前已有18个有效种,且材料丰富、标本数量大,种一级的分类繁杂,被称为“分类学者的梦魇”。欧洲和亚洲的豕齿兽材料较少,其中亚洲仅有早-中始新世Hyopsodus4个种和Asiohyopsodus confuciusi,欧洲仅有早始新世的2个种。 

  新标本为两件不完整的下颌,分别采自内蒙古二连盆地呼和勃尔和地区阿山头组中部和下部,前者定为阿山头豕齿兽新种Hyopsodus arshantensis sp. nov.,后者定为豕齿兽未定种Hyopsodus sp.;这是豕齿兽化石在二连盆地的首次发现。通过和北美不同哺乳动物分期豕齿兽的比较,认为新种的特征介于WasatchianUintan期豕齿兽的特征之间,可以和Bridgerian期豕齿兽的演化阶段相对比;而且从较大的体型来看,和Bridgerian晚期的Hyopsodus最为接近。结合阿山头组上部地层所产的哺乳动物化石以及和北美相关类群的对比,认为阿山头组中部可以和北美Bridgerian晚期对比,上部可能包含了相当于北美Bridgerian/Uintan界线的层位;同时,阿山头组上部和中、下部层位在哺乳动物群组成上的差异,预示着亚洲哺乳动物分期的阿山头期存在进一步划分的可能,或需要重新定义阿山头期和伊尔丁曼哈期的界线。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由古脊椎所白滨、王元青、张欣玥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发表于《波兰古生物学报》(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本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014)和中科院先导战略专项(XDB26000000)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app.pan.pl/article/item/app009082021.html 

1: A, 阿山头豕齿兽Hyopsodus arshantensis sp. nov. 右下颌具m1-2; B, 豕齿兽未定种Hyopsodus sp. 左下颌具m2 

2: 豕齿兽Hyopsodus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地史分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