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中科院发布重大研究成果:在青藏高原发现人类生存的最早证据

发表日期:2018-12-02来源:放大 缩小

  201811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举办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公布了4-3万年前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科学证据和研究结论。该项成果是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同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坚克难所取得的,于北京时间30日凌晨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同期还配发了对此项成果的专门评述文章。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对成果发布做出批示,副秘书长高鸿均、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等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Science此次发表的研究论文"The earlies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Plateau 40-30 thousand years ago"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记录。 

  尼阿底遗址位于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雄梅乡,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中完整地保存下来。尼阿底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保留目前青藏高原最早的人类生存证据,同时也改写了世界上史前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最高记录。晚更新世是现代人演化的关键时期,人类的技术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适应环境能力增强,扩散到世界大多区域,但环境极端恶劣的高原依然人迹罕至。此前人类活动的最高遗迹发现于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 岩厦遗址,海拔4480米,测定为1.2万年前。尼阿底遗址的发现刷新了学术界和大众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历史、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该遗址出土丰富的以石叶技术生产的石制品,这一技术体系被认为是早期现代人的文化标识,主要流行于非洲、欧洲、西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区,在我国北方的少量遗址亦有所发现。尼阿底的石叶制品对揭示旧石器时代晚期不同地区人群的迁徙、融合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信息与证据。 

  该论文在评审过程中得到三位审稿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尼阿底的发现圆满地解决了遗传学和考古学对人类最早涉足青藏高原时间的不同认知问题作为青藏高原乃至世界上最高和最早的考古遗址,尼阿底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人类适应生存能力的了解文章所报道的材料是全新的、令人兴奋的,会引起Science的读者和研究现代人起源、扩散与高海拔适应的科研人员极大的兴趣。此项成果会对了解人类在高原上生存的时间和动因产生重大影响。 

  白春礼院长在批示中向参加此项研究的全体科学家和科研团队表示祝贺。他指出,“尼阿底石器揭示最早西藏人”是一项重大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考队贺信精神取得的重要成就,是中国科学院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围绕青藏高原前沿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是深入推进四类机构改革,建设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取得的学术硕果,是我院与西藏自治区深化合作所取得的重大收获,也是我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体现。他希望同志们能够利用好此项成果,深化与西藏自治区的合作,更多揭示高原人类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历史,探索研究其中的机制和原理,为预测未来高原人居环境变化做出更多贡献。他还要求将研究成果及时上报、及时发声。 

  高鸿均在讲话中表示,发现人类4万年前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证据这一重大成果是由古脊椎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精诚合作、协力攻关所取得的。这项成果对于探索早期现代人群挑战极端环境的能力、方式和迁徙适应过程,研究西藏人群的来源与族群形成,推动西藏地区文物、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科学院努力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使命驱动和责任担当,聚焦重大科技问题和重大创新领域,致力于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一直以来,为了能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的突破,我院进一步加强了前沿科学领域的顶层设计、系统布局,充分发挥学科齐全和建制化的优势,促进学科交叉,加强原始创新和引领性创新,在生物与环境演化等前沿领域开展了卓越创新中心和先导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的支持和部署,有力地促进了系列科学成果的持续产出。这项成果的取得,也离不开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会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协力创新,不断提升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宋新潮首先祝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藏考古团队取得的重大收获,指出这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的一项亮丽成果,并欣喜西藏自治区有了这样一处重要的遗址和拉动文物、文化事业发展的抓手。他指出,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近些年在我国获得强劲发展。尼阿底遗址的发现和丰富的石制品的出土,为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一系列重要发现和学术成就写下最新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人类在4万年前踏足青藏高原,尼阿底人在末次冰期的间冰阶带着先进的石叶技术在此书写了新的篇章,创下了世界上最早最高的人类进驻高原的新记录。该成果对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升我国史前考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具有极其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作为地球第三极,广袤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资源稀缺,环境恶劣,对人类生存构成严峻的挑战。古人类最早何时扩散到高原腹地一直为学界和大众所关注。近来考古学、分子生物学、古环境学、年代学等领域对早期人群进驻、适应高原的时间与过程,以及藏族人群的来源做出推导并提出多种假说,但均有待证实。在中国科学院深入推进率先行动计划、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大好形势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为依托单位积极筹建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充分保障、有力支撑了重大成果的产出。尼阿底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对上述重大科学问题的破解提供了重要证据。 

  该项成果来之不易,是艰辛、持续的科学探索和多学科协作的结晶。高星、张晓凌带领的科研团队八上高原,开展了多年、系统的考古调查。队员们牢记习总书记对科考队员提出的“希望你们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的殷切期望,不畏艰难、砥砺奋进,克服高寒缺氧、补给匮乏、通讯不便、路况险峻等重重困难,聚焦关键科学问题,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获得这一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那曲文物局、中国人民大学、哈佛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等共同参与了此项研究。 

新闻报道视频链接:

考古发掘(张晓凌 供图)

尼阿底石器组合(张晓凌 供图)

新闻发布会现场(张晓凌 供图)

新闻发布会现场(张晓凌 供图)

新闻发布会现场(张晓凌 供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