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鱼石螈的故事

发表日期:2009-09-10来源:放大 缩小
鱼石螈是如何发现的,它的发现为什么如此轰动,有什么科学意义呢?
l929年,瑞典地质学家库霖博士加盟科赫组织的格陵兰岛科考活动,成功地在Celius Bjerg的北坡采集到一大批脊椎动物化石,这批化石中就包括第一件鱼石螈化石。鱼石螈的发现在国际学术界和公众中引起了极大兴趣,丹麦的媒体将它呢称为“四足鱼”。鱼石螈是一种仍保留了某些鱼类特征的早期两栖类。它看起来有点像今天的蝾螈,长着一个扁平的头,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如果光看尾巴,它更像鱼,有尾鳍,有鱼鳞。但鱼石螈已经能够在陆地上爬行,并能用肺直接从空气中摄取氧气。
根据化石所提供的信息,鱼石螈体长约60~70厘米。它的身体骨骼各部位的比例与海豹十分相似,但比后者小得多。在各种教材和科普读物中,鱼石螈总是被复原为四肢粗壮、四足行走的动物。它的发现为鱼类向两栖类演化学说提供了最重要的化石实证,科学家们也对它充满厚望,希望它成为真正的“四足”动物。但生物的进化远比想像中的复杂,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鱼石螈的后肢并不强壮,它们的主要作用也不是支撑身体和行走,而是像一对划水的桨,用于辅助游泳。根据对鱼石螈骨骼特征的研究,推测在水中它的长尾巴是主要的划水工具,而后肢起着桨和舵的作用;到了岸上,强壮的前肢是真正的运动工具,它们拖着整个身体,包括后肢和尾巴,一点一点向前爬行。也许这个形象与我们想像中的相差甚远,但它的确代表着一个重要的进化环节。鱼石螈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3.6亿年,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最早登陆的脊椎动物,也是泥盆纪四足动物的惟一代表。1952年,与鱼石螈共生的棘螈被描述,格陵兰仍然是泥盆纪四足动物的惟一产地。古生物学家开始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鱼石螈类化石。1977年,澳大利亚发现了一件被认为是泥盆纪四足动物的下颌标本。此后,比鱼石螈更早的四足动物化石陆续又在俄罗斯、苏格兰、拉脱维亚和美国被发现。这些化石的发现,将四足动物的历史前推了l000多万年,并大大扩展了泥盆纪四足动物的地理分布。最早的四足动物是从肉鳍鱼亚纲中的骨鳞鱼类演化而来(骨鳞鱼类与四足动物合称四足型动物),因此,探索四足动物的起源过程,一方面是沿着演化谱系向下寻找更原始的四足动物,另一方面是研究仍在水中生活的肉鳍鱼类,尤其是骨鳞鱼类化石。骨鳞鱼类最著名的代表是加拿大发现的真掌鳍鱼。这是一种身体细长、肉食性的鱼类,有两个背鳍和一个上下对称的尾鳍,其头颅、上下颌的骨片式样,与早期两栖类已比较接近,偶鳍(胸鳍和腹鳍)的内部骨骼结构已具备四足动物肢体的雏形。我国虽然还没有发现如真掌鳍鱼那样进步的骨鳞鱼种类,但发现了最原始的骨鳞鱼类(四足型动物)--肯氏鱼。肯氏鱼保留了比较多的早期肉鳍鱼类的原始特征,与斑鳞鱼、杨氏鱼等发现于同一地区(云南曲靖),但生活的时代要稍晚一些,为距今约3.9亿年的早泥盆世晚期。
鱼石螈化石
鱼石螈还原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