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古脊椎所四项成果领衔入选“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发表日期:2023-03-24来源:放大 缩小

  202331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选。其中,由古脊椎所主持完成的四项成果领衔入选“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古脊椎所入选十大进展的成果包括:志留纪化石库揭示早期有颌脊椎动物崛起与多样性(位列第一);古基因组揭示新疆五千年来人群的形成历史(位列第二);性选择促进长颈鹿类头颈部特异性演化(位列第五);四万年前东亚现代人的颜料加工和创新性复合工具使用(位列第六)。 

志留纪化石库揭示早期有颌脊椎动物崛起与多样性

  古脊椎所早期脊椎动物研究团队报道了志留纪早期约4.4亿年前的“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为我国增添了新的世界级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团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了详细研究,在有颌类最早期分化、重要器官和身体构型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的探索中取得新进展,刷新了传统认知。相关4篇研究论文以封面形式同期发表在2022929日的Nature杂志上。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36-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897-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66-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33-8 

古基因组揭示新疆五千年来人群的形成历史

  付巧妹研究员主导的合作团队针对新疆地区古代人群开展我国迄今最大规模、系统性的古基因组研究,揭示连接欧亚大陆东西部的重要枢纽地带人群的遗传来源与形成过程,尤其发现青铜至铁器时代人群流动对现今新疆人群的遗传影响及其自铁器时代以来令人惊奇的遗传连续性,为明确新疆地区作为早期多元文明交往与不同人群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提供了确切的遗传学证据,对于全面科学认识新疆地区人群遗传历史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k1534 

性选择促进长颈鹿类头颈部特异性演化

  研究团队通过研究獬豸盘角鹿这个与长颈鹿谱系相近、演化环境背景相似、演化策略相同的物种,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长颈鹿脖子演化细节的认识,丰富了进化生物学这一旗帜性迷题的内涵。利用有限元方法,在古生物研究中首次采用高速的动力学模拟方法,发现长颈鹿脖子伸长其目的可能不是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而是在利用头颈部打击对手,在性别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有力地扩充了达尔文用自然选择解释长颈鹿长脖子演化的传统观点。新观点冲击了原有“取食需求”的观点,引起学术界对物种演化方向、策略以及结果的更深层次思考。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8316 

四万年前东亚现代人的颜料加工和创新性复合工具使用

  该成果依托跨学科、多平台的协作,通过科技分析手段让考古遗物“说话”,再现了距今四万年前东亚现代人使用颜料和复合工具的生活图景。这一考古新发现揭示的文化面貌,既与以往认为的连续性的文化演进不同,亦有别于被普遍认知的欧亚大陆现代人扩散的文化模式,有望彻底改变传统认识。研究工作通过国际合作,在“人类起源与演化”这一全球性关键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逐渐实现了我国科学家主导,与全球领先团队的直接对话和合作。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445-2 

附件: